為何“大事件”總是在微博爆發(fā)而不是微信呢?
縱觀這幾年來的社會焦點事件,不論是娛樂圈、體育圈的還是IT界的,比如近期的小米手機5發(fā)布、央視315晚會、谷歌AlphaGo與李世石的人機大戰(zhàn)等事件,幾乎都是在微博上首先被爆出來的,然后在其他諸如微信朋友圈、門戶網站、貼吧論壇等進行二次傳播,最終形成一段時間的社會輿論中心。
那么,是微博的用戶數量最多的嗎?答案顯然不是,微博的用戶數量不僅低于7億的微信和8億的QQ,更沒有運營十幾年的貼吧用戶多。即便以用戶活躍度來衡量,微博還是遠遠低于微信。
所以,既然不是用戶規(guī)模最大最活躍的社交應用,微博何以成為社會事件的爆發(fā)聚集地呢?
微博和微信最核心的區(qū)別在于媒體和社交的側重點不同,繼承新浪媒體基因微博,本質上就是一個媒體工具,同時有社交的功能;而通過導入QQ關系鏈的微信,其本質則是社交工具,同時有一些媒體的功能。
微博作為一個媒體的工具,關系主要建立在興趣上,關系質量較弱,多為單向傳播,注重的是傳播的速度和內容公開,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在微博上是可以非常之快。微信是作為一個社交工具,關系簡歷在社交至少,關系質量較強,多為雙向關系,注重的是私人內容的交流和互動,信息的傳播速度不快,但受眾信息消化率很高。
舉一個的例子,同樣的內容,我發(fā)微信上得到的評論和回復遠遠高于微博,可見微信是把你生活中很多的強關系都轉到了網絡上(家人、同學、通訊錄上的好友),而微博上的關系還是更松散和單向一些,人們看到了和接受了信息,并不愿意花時間去評論和反饋,因為本身我們之間是一種單向的關系。
從本質上來說,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平臺形式,未來的發(fā)展側重點也將完全不同。這也就是,為什么你今天失戀了更愿意在微信上與朋友說,因為像聊天,而如果你自己與明星合了張影,你會愿意在微博上說,并艾特那個明星,因為是想炫耀信息。
最后,相對于微信的去中心化,微博反倒了加強了大V用戶的中心化特征。在重大事件傳播和焦點話題討論上,大V用戶無疑發(fā)揮著關鍵傳播節(jié)點,也即類似于“烽火臺“的作用。所以,只要人類有信息獲取和討論的需求,微博就不會衰敗,而且會在大事件中一直扮演常勝將軍。